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杭白菊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种苗繁育、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杭白菊的规范化栽培与生产管理。
Title:TZNZ 280.4-2024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Full Industry Chain Standard Complex Part 4: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杭白菊作为浙江省桐乡市的特色农产品,其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的制定对于提升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流程具有重要意义。在TZNZ 280.4-2024《杭白菊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 第4部分:栽培》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即关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要求。
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更加强调了病虫害防治中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增加了对生物农药使用的规定,并明确了生物天敌释放的时间节点和技术参数。例如,在新版标准中提到:“当田间监测到蚜虫种群密度达到每株超过10头时,应立即采用丽蚜小蜂进行释放,释放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500头。”这一规定不仅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项规定,种植户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关键操作方法:
1.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在杭白菊生长期间,定期检查植株叶片背面是否有蚜虫存在及其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借助放大镜等工具提高观察精度。
2. 选择适宜的释放时机
根据标准要求,在发现蚜虫密度超标后需尽快采取措施。通常情况下,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释放丽蚜小蜂效果最佳,避免高温时段影响其存活率。
3. 科学控制释放密度
按照每平方米不少于500头的标准执行,同时注意均匀分布于整个种植区域,确保所有受害植株都能得到有效覆盖。
4. 后续跟踪评估
释放生物天敌后,持续关注蚜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如果短期内未能见到明显改善,则可能需要调整释放策略或者结合其他非化学手段共同作用。
通过以上步骤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还能促进杭白菊产业向更加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也是保障农民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