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侵蚀沟的分类原则、分级指标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区域内侵蚀沟的调查、监测、治理规划与设计等相关工作。
Title:Erosion Gully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 DB22T 3649-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649-2024侵蚀沟分级与分类》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吉林省侵蚀沟的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侵蚀沟是指由于水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面沟壑。标准将侵蚀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并根据形态特征进一步细分为直沟、弯沟、分叉沟等多种类型。
其次,在侵蚀沟的分级方面,标准规定了具体的判断依据。例如,轻度侵蚀沟的深度通常小于50厘米,坡度变化不大;中度侵蚀沟深度在50至100厘米之间,可能伴有局部崩塌现象;重度侵蚀沟则深度超过100厘米,常伴随严重的土壤流失和地形改变。
关于侵蚀沟的分类,标准强调了形态特征的重要性。直沟表现为线性延伸,弯沟呈现弯曲状,而分叉沟则是由主沟道分出支沟道构成。每种类型的侵蚀沟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治理策略。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侵蚀沟调查与监测的要求。建议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结合实地勘测的方法,定期对侵蚀沟的数量、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记录。这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最后,标准鼓励通过植被恢复、工程防护等手段来控制和改善侵蚀沟状况。特别是在农业用地中,应合理规划耕作方式,减少地表裸露时间,以降低侵蚀风险。
以上内容是基于DB22/T 3649-2024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