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产老茶园改造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茶树品种更新、树冠改造、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低产老茶园的改造。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Old Tea Gard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3/T 159-2019《低产老茶园改造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低产老茶园的改造工作,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低产老茶园的改造工作,包括茶园土壤改良、品种更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技术指导。
二、土壤改良
1. 土壤检测:在改造前应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了解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情况。
2. 施肥建议: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肥,推荐使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每亩施有机肥不少于2吨。
三、品种更新
1. 品种选择:优先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2. 种植密度:新种植时应保持合理的株行距,一般为1.5米×0.3米或1.8米×0.4米。
四、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生物防治: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者以虫治虫的方法控制病虫害。
3.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严重时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五、日常管理
1. 修剪整形:定期对茶树进行修剪,保持良好的树冠结构,促进通风透光。
2. 水分管理: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
3. 杂草清除:及时清除茶园内的杂草,避免与茶树争夺养分和水分。
六、采摘管理
1. 适时采摘:掌握好各个时期的采摘要点,做到适时适法。
2. 分级处理:鲜叶采摘后要按照质量等级分开存放和加工。
以上内容涵盖了DB4203/T 159-2019的主要方面,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遵循这些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升低产老茶园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