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苎麻种子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饲用苎麻种子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Ramie Used as Forage - DB4203T 126-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3/T 126-2018《饲用苎麻种子育苗技术规程》是由湖北省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饲用苎麻种子的育苗技术流程,提高饲用苎麻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饲用苎麻种子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以及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湖北省及类似气候条件下的饲用苎麻种子育苗工作。这一部分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地理区域和技术领域,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2. 术语和定义
- 饲用苎麻:指专门用于饲料生产的苎麻品种。
- 育苗基质:用于播种前准备的土壤或人工培养介质。
这些术语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关键概念的理解,避免因术语歧义导致的操作偏差。
3. 育苗环境要求
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光照充足的地块。温度控制在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75%。这一条文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育苗成功率的重要性,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精确调控,直接关系到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状况。
4. 播种时间与密度
播种时间为每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50克至70克,行距保持在20厘米至25厘米。此条规定了最佳播种时间和合理的播种密度,确保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5. 育苗管理措施
- 定期浇水,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度积水。
- 施肥采用氮磷钾复合肥,每次施肥间隔不少于15天。
- 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
这些管理措施旨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幼苗健康发育,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进行病虫害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这一条文体现了环保理念,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注重生态安全。
7. 采收标准
当幼苗长至15厘米至20厘米高时即可采收。采收后需立即进行分级包装,并标注生产日期和批次信息。此条规定了采收的最佳时机和后续处理流程,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饲用苎麻种子育苗技术规程》从育苗环境、播种管理到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化规范,为饲用苎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