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及实施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山地城市中车路协同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Mountainous City Vehicle-Road Coordination System - Part 1: General Frame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P74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52.1-2024《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总体框架》是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山地城市的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以下将选取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总则
标准在总则中明确了本文件的目的在于规范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它适用于山地城市中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车路协同系统工程,并强调了系统应具备适应复杂地形环境的能力。
系统架构
标准提出了车路协同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感知层负责收集交通参与者及道路设施的状态信息;网络层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平台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应用层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
数据交换与共享
为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在数据交换与共享方面,标准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以保证各类设备之间能够顺畅地进行数据交互。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来保护敏感信息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安全保障措施
鉴于山地城市特殊的地理条件可能给交通安全带来额外挑战,因此在安全保障措施上,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 对关键节点实施冗余备份;
-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及时更新防护机制;
-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总体框架》不仅为山地城市的智能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遵循此标准,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