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调查内容与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rable Land Quality in High-standard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33-2024《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为科学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对象是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地块。评价内容包括土壤理化性状、养分状况、生物活性和环境质量等多方面指标。其中,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等是核心评价指标。例如,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这是大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范围。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0g/kg,以保证土壤肥力和结构稳定性。
其次,关于调查方法,标准要求采用网格布点法进行采样,每个网格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采样深度分为耕层(0-20cm)和亚耕层(20-40cm)。采样时需注意避开田埂、沟渠等特殊区域。样品采集后应妥善保存并及时送检,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再者,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实际测定值,按照标准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最终得出耕地质量综合评分。标准还规定了不同评分对应的耕地质量等级划分:90分以上为优等地,75-89分为高等地,60-74分为中等地,低于60分为低等地。这一评价体系有助于直观反映耕地质量状况,并为后续改良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标准特别强调了调查评价工作的时效性。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半年内完成首次调查评价工作,并在此后的每五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定期评价。对于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地块,应及时开展补充评价。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档案的要求。档案应包括地块基本信息、历次调查评价结果、改良措施及效果等内容。这不仅有利于长期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趋势,也为政府决策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总之,DB50/T 1633-2024标准通过系统化的调查评价流程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为保障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严格执行该标准,有助于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