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电源的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
Title:Requirements fo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erformance of Vehicle Fuel Cell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T46
国际标准分类号:3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20-2024《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电磁兼容性能要求》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燃料电池系统电磁兼容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在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其在汽车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频率范围与测试方法
标准明确了频率范围为150kHz至1GHz,这是车辆电子设备常见的工作频段。测试方法采用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两种方式。传导发射测试通过测量电源线上的干扰信号来评估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而辐射发射则通过天线接收并测量空间中的电磁波强度。这些测试旨在确保燃料电池系统不会对其他车载电子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 辐射骚扰限值
对于不同类型的车辆(如M类、N类等),标准设定了不同的辐射骚扰限值。例如,在10米距离处测量时,限值通常设定在一个特定dBμV/m范围内。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还是实际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都不能超过此限值,否则可能影响车内其他电子装置正常工作。
3. 静电放电抗扰度
本部分强调了静电放电对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性。根据标准要求,燃料电池系统应能承受直接接触放电以及空气间隙放电两种情况下的静电冲击,并且在此条件下仍需保持功能完整性。具体参数包括电压等级、脉冲持续时间及重复次数等均被明确规定。
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这一条款关注的是当外界存在强射频场时,如何保证内部电路不受损害。试验条件包括指定频率范围内的正弦波信号输入以及相应强度级别的场强值。合格评定依据是观察设备是否出现任何异常行为或损坏现象。
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为了检验燃料电池系统面对突然变化电流引起的电压波动时的表现,设置了专门的测试项目。此类事件可能会由开关操作引起,因此需要验证系统能否经受住这种类型的干扰而不发生故障。
6. 浪涌(冲击)抗扰度
考虑到雷击或其他电力系统故障可能导致的大规模电压突变,标准还特别提到了浪涌保护措施。它要求燃料电池系统具备足够的耐压水平,在经历多次浪涌之后依然可以继续安全有效地运作。
综上所述,《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电磁兼容性能要求》从多个角度全面考虑了影响燃料电池系统电磁兼容性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手段。这对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