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槲蕨孢子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准备、孢子采集与处理、播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槲蕨的人工孢子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ore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Dryna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08-2024槲蕨孢子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规范槲蕨孢子育苗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在“3.术语和定义”中,明确规定了槲蕨孢子育苗的关键术语如“孢子萌发率”“移栽成活率”等。其中孢子萌发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后,能够成功萌发的孢子数量占总接种孢子数量的比例。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育苗环境对孢子萌发的支持程度。
在“5.1育苗场地选择”部分强调了育苗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且要远离污染源。这为创造一个适合孢子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提供了基础保障。
关于“5.3培养基制备”,规定了培养基成分及配比,要求使用无菌水将琼脂粉加热溶解至完全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再加入营养液混合均匀。合理的培养基配方是保证孢子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6.2孢子采集与处理”指出在采集成熟孢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并且需要经过清洗去除杂质后再置于清洁干燥处晾干。正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后续育苗的成功率。
“7.1日常管理”提到每天定时检查培养容器内的温湿度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持续有效的日常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最后,“8.2病虫害防治”建议采用物理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防控,比如定期更换培养基或者利用紫外线灯照射等方式来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机会。这样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就是对《DB50/T 1608-2024槲蕨孢子育苗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