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山地徒步旅游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要求以及服务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高海拔地区山地徒步旅游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High-altitude Mountain Hiking Trails in Sichua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185-2024《高海拔山地徒步旅游道建设和服务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高海拔山地徒步旅游道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
选址与规划
条文:5.1.1 徒步旅游道应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选址时,必须全面评估地质条件,避免选择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段。同时,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因旅游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或水土流失。
条文:5.1.2 徒步旅游道的设计应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特点,保持原有地貌特征。
解读: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独特性,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使徒步旅游道融入自然环境中。这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设要求
条文:6.2.1 路面宽度宜控制在1.2米至1.5米之间,最大坡度不宜超过25%。
解读:合理的路面宽度既能满足通行需求,又便于维护管理。坡度限制则确保了徒步者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高海拔地区而言,过陡的坡度会增加行走难度并可能引发高原反应等问题。
条文:6.2.3 必须设置明显的标识系统,包括方向指示牌、警示标志等。
解读:清晰准确的标识可以帮助游客正确导航,避免迷路。此外,警示标志能够提醒游客注意潜在危险,如野生动物出没、恶劣天气预警等。
服务规范
条文:7.1.1 提供必要的急救设施和服务人员培训。
解读:由于高海拔环境特殊,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及时有效的救援至关重要。因此,沿途应配备基本的急救箱,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急救知识培训。
条文:7.2.2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解读:高海拔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游客的身体健康。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游客的安全与舒适度。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摘录及简要分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验证。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