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农机农艺配套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谷子的机械化配套生产技术指导。
Title:Code for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and machinery technology of foxtail millet production in Shaanx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6T217-2024《谷子农机农艺配套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谷子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子处理与播种
条款:种子应经过精选、消毒处理
- 解读: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最终产量。精选种子可以确保播种后出苗整齐,而消毒处理则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这一要求有助于减少后期田间管理的工作量,并降低因病虫害导致的减产风险。
2. 播种方式与密度
条款:采用机械条播或穴播,行距40cm~50cm,株距视品种特性确定
- 解读:合理的播种方式能够保证谷子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条件良好,促进健康生长。行距设定在40cm至50cm之间,既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又能满足不同品种对空间的需求。通过调整株距,可以根据具体品种的特点来优化群体结构,达到最佳的光合作用效率。
3. 施肥管理
条款: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两次进行
- 解读: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且改良土壤性能,是基础施肥的理想选择。结合使用化学肥料能够快速补充作物所需养分。分阶段追肥则根据谷子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支持,特别是在关键生长期如拔节期和孕穗期给予足够的养分供应,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4. 病虫害防治
条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
- 解读: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控策略。通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密切关注田间动态,一旦发现问题便迅速响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种方法不仅保护了作物的安全成长环境,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5. 收获时机与方法
条款:当谷穗变黄、籽粒坚硬时即可收获;宜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倒、脱粒等工序
- 解读:适时收获对于保持谷子品质非常重要。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不饱满,影响品质;而延迟收获则可能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机械化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收获质量的一致性。
以上几点只是DB6106T217-2024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它们涵盖了谷子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遵循这些规定,农户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