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杭白菊产地环境的基本要求、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灌溉水质量及环境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杭白菊种植的产地环境控制与管理。
Title:TZNZ 280.2-2024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Full Industry Chain Standard Complex - Part 2: Place of Origin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杭白菊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第2部分:产地环境的新旧版本差异解读——以土壤pH值要求为例
杭白菊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浙江桐乡地区广泛种植。《TZNZ 280.2-2024杭白菊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 第2部分:产地环境》对杭白菊种植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在土壤pH值这一关键指标上进行了调整。
旧版标准规定杭白菊种植地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而新版标准将这一范围调整为6.0至7.0。这一变化基于近年来对杭白菊生长习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实际种植经验的总结。
新标准中土壤pH值降低0.5个单位,意味着允许更为偏酸性的土壤条件。这一调整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研究表明,杭白菊在略偏酸性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其次,在桐乡地区的实际种植过程中,发现部分优质杭白菊产区的土壤pH值接近6.0,这表明该范围内的土壤同样适合杭白菊生长。最后,通过科学试验验证,在6.0至7.0的pH范围内种植的杭白菊品质稳定,产量也有所提升。
对于种植户而言,如何根据新标准调节土壤pH值成为关键。如果原有土壤偏碱性,可以通过施用硫磺粉、有机肥等方法逐步降低pH值。反之,若土壤过酸,则应适量增施石灰质肥料来提高pH值。
这一调整不仅反映了杭白菊种植技术的进步,也为更多潜在种植区域提供了可能性。通过遵循新版标准,种植者可以更科学地选择和改良种植环境,从而提高杭白菊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