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灾现场照相制卷的基本要求、内容、方法及归档规则。本文件适用于火灾事故调查中火灾现场照相的记录、整理和存档工作。
Title:Rules for Fire Scene Photography and File Compi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8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21—2024《火灾现场照相制卷规则》是一项专门针对火灾现场照相工作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的程序确保火灾现场照相资料的真实、完整与规范性。以下是根据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的详细解读:
一般规定
- 3.1 现场照相应遵循的原则:火灾现场照相应坚持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拍摄过程中不得添加或删除任何元素,需如实反映火灾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对现场进行全面记录,避免遗漏重要细节。
照相器材与技术要求
- 5.1 使用设备:推荐使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作为主要拍摄工具,并配备三脚架以保证照片清晰度和稳定性。此外,还应准备闪光灯、滤光片等辅助设备来应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拍摄需求。
现场照相内容及顺序
- 6.1 初步勘查阶段:首先应对整个火灾现场进行宏观拍摄,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外观、周围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火源位置等内容。此阶段的照片主要用于确定火灾范围及其对周边设施的影响程度。
- 6.2 细部勘查阶段:进入火灾内部后,需要对具体受损部位进行细致观察并拍照留证。例如电气线路短路点、可燃物堆积情况等关键信息都必须被详细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注意保留原始状态下的痕迹特征,如炭化程度、烟熏分布等。
特殊情况处理
- 7.1 难以接近区域:当某些特定区域由于安全原因无法直接到达时,可以采用无人机航拍或者望远镜辅助观察等方式获取影像资料。但所有此类非传统手段所获得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审核才能纳入正式档案之中。
- 7.2 夜间作业:在夜间开展工作时,除了常规照明外还需额外布置强光源以便于清楚地捕捉到每一个角落里的细节。另外,在选择快门速度等方面也要特别小心,以免因抖动而导致模糊不清的画面出现。
数据管理与保存
- 8.1 文件格式:所有采集到的图像文件应当转换成通用且易于长期存储的形式(如JPEG)。并且每个文件名都应该包含日期时间戳、地点描述等基本信息,便于日后查阅追溯。
- 8.2 存档方式:建议将电子版存放在专用服务器上,并定期备份至离线介质(如光盘)以防数据丢失。同时,纸质副本也应妥善保管,至少保存五年以上,以便日后复查之用。
以上就是基于DB23/T 3721—2024标准中部分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重要的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