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棚室蔬菜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棚室蔬菜种植过程中秸秆还田的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turning Greenhouse Vegetable Straw to Fiel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686—2024棚室蔬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棚室蔬菜生产中秸秆还田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棚室蔬菜种植区域的秸秆还田作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作物类型,确保技术措施具有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棚室蔬菜:指在温室或大棚内种植的各类蔬菜。
- 秸秆还田: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后归还到土壤中的过程。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有助于统一认识和技术交流。
3. 秸秆收集与预处理:
- 秸秆应保持清洁,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 预处理方式包括粉碎、堆沤等,其中粉碎长度不超过5cm,以利于后续翻埋。
这一条强调了秸秆质量对还田效果的影响,尤其是避免引入有害物质,同时合理处理尺寸有助于提高分解速度。
4. 还田时间与深度:
- 最佳还田时间为蔬菜收获后至下一季播种前。
- 翻埋深度应在15-25cm之间,确保秸秆充分腐解并与土壤良好接触。
合理安排还田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促进秸秆分解,而适当的翻埋深度则能有效防止秸秆漂浮或影响种子发芽。
5. 肥料搭配:
- 秸秆还田时需配合施用氮肥,氮磷钾比例建议为1:0.5:1。
- 每亩地推荐施加尿素5-10kg作为促腐剂。
施肥不仅能够补充因秸秆分解可能造成的养分缺失,还能加速有机质转化,提升土壤肥力。
6. 田间管理:
- 还田后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微生物活动。
- 定期监测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适时调整管理策略。
良好的水分管理和定期检测可以保证土壤环境适宜,从而提高秸秆还田的效果。
7. 环境保护:
- 杜绝焚烧秸秆行为,减少空气污染。
- 注意控制化肥使用量,防止面源污染。
强调环保意识,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条文解读可以看出,《DB23/T 3686—2024棚室蔬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规范了秸秆还田的操作流程,旨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