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早熟李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准备、栽植管理、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寒地早熟李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Ripening Plum Production in Cold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685—2024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寒地早熟李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对寒地早熟李的生产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寒地早熟李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寒性强、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优良的早熟李品种。如‘早金冠’、‘早红宝石’等。要求种苗需来源于正规育苗单位,具有苗木合格证,且苗木健壮、根系发达、无检疫对象和病虫害。这是确保寒地早熟李生产成功的基础,因为品种的适应性和苗木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pH值适中的地块。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卫生,远离工业污染源和交通干道。同时要合理规划园区布局,包括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果树的生长环境和最终产量,良好的排水条件可以防止积水导致根系腐烂,适宜的土壤条件有助于养分吸收。
三、栽植
栽植时间以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为宜。株行距一般采用3米×4米或4米×5米的密度。栽植前要挖大穴,施足基肥,并将苗木根系舒展放入穴中,覆土踏实。栽植深度以原苗木土印为准,栽后及时灌透水。合理的栽植时间和密度能够保证果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充足的基肥为幼树生长提供养分保障。
四、土肥水管理
每年秋季结合深翻施入有机肥,每亩施用量不低于3000公斤。生长季节根据树体需求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注意平衡施肥。灌溉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量进行,尤其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要保持充足水分供应。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是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合理的灌溉可以避免干旱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五、整形修剪
幼树期间主要培养主干和主枝骨架,形成开心形或纺锤形树形。成龄树要通过疏剪、短截等方法调节树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修剪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防止病菌侵入。整形修剪不仅关系到树体形态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果树的光照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布。
六、花果管理
在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疏花疏果应在开花后15-20天内完成,留果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花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和果实大小,适当的疏花疏果能够减少养分浪费,提高果实品质。
七、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果园,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可以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化学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执行,确保果品质量安全。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是保证寒地早熟李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经济损失。
八、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适时采收,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影响品质。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采后要及时分级包装,妥善贮藏运输。采收环节直接决定了果实的商品价值,规范的操作可以延长果实保鲜期,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上内容是对《DB23/T 3685—2024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寒地早熟李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遵循这些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寒地早熟李的生产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