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市域(郊)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域(郊)铁路轨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Suburban Rail Transit - Part 6: Track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32.6-2024《市域(郊)铁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第6部分:轨道工程》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市域(郊)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技术文件。该标准对轨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保障市域(郊)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材料与设备进场检验
第6.2.1条规定,所有用于轨道工程的原材料和设备在进场时必须进行严格检验。这包括钢轨、扣件、道岔、轨枕等主要材料以及焊接材料、润滑剂等辅助材料。每种材料都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抽样检测。例如,钢轨需检查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表面质量;扣件则要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
二、基础工程验收
根据第6.3.2条的规定,在进行轨道铺设之前,必须完成路基或桥梁等基础工程的验收工作。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轨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 路基填筑是否均匀密实;
2. 桥梁支座安装是否正确;
3. 隧道衬砌是否有裂缝等问题。
只有当这些基础条件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开始轨道铺设作业。
三、轨道铺设精度控制
第6.4.3条强调了轨道铺设过程中对几何尺寸控制的重要性。轨道铺设完成后,其水平偏差不得超过±2毫米,高低差不超过±3毫米,轨距误差范围为+6至-2毫米。此外,相邻两根钢轨接头处的相对高度差不应大于1毫米,接缝处的最大间隙不得超出规定值。为了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应当采用高精度仪器进行多次复核。
四、焊接与打磨处理
标准第6.5.1指出,在长距离无缝线路施工中,焊接工艺至关重要。焊接前应对母材表面进行彻底清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预热、焊接及冷却过程。焊缝成型后还需经过超声波探伤检查,确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存在。对于已经成型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部分,则需及时采取打磨措施予以修正。
五、静态与动态试验
最后,在整个轨道工程竣工之后,还需开展全面的静态与动态试验来验证整体性能。依据第6.7.2条款的要求,静态试验主要是通过静载测试来评估轨道结构承载能力;而动态试验则是利用列车加载运行的方式考察实际使用条件下轨道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度表现。这两项试验均需达到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各项指标方能判定为合格。
综上所述,《市域(郊)铁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第6部分:轨道工程》从材料选用、基础建设到最终调试等多个环节都作出了细致周全的规定,为确保市域(郊)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每一步骤,以实现安全高效的轨道交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