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型铸锻件用钢冶炼过程中快速测定和控制氢、氧、氮含量的工艺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型铸锻件用钢冶炼过程中的氢、氧、氮含量控制及相关工艺管理。
Title:Rapid Hydrogen, Oxygen, Nitrogen Process Quantitative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teel Smelting of Large Castings and Forg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5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6T 33-2024大型铸锻件用钢冶炼过程快速氢、氧、氮工艺定量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大型铸锻件用钢冶炼过程中快速测定氢、氧、氮含量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样品制备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取样部位应在铸锭的头部、中部和尾部。这是因为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可能存在差异,确保样品能反映整个铸锭的真实情况。
4.2 分析仪器校准
分析仪器在使用前需进行校准,校准用标准样品应与待测样品具有相似的基体成分和含量范围。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仪器未校准而导致的偏差。
4.3 氢含量测定
采用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时,样品质量应控制在2g至3g之间,且样品粒度不超过1mm。这是因为样品质量和粒度直接影响氢的释放效率和检测精度。
4.4 氧含量测定
红外吸收法测定氧含量时,样品需在纯度不低于99.99%的氧气流中燃烧。燃烧温度设定为1300℃至1400℃,燃烧时间为2min至3min。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氧元素在高温下易被氧化并生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原理。
4.5 氮含量测定
采用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测定氮含量时,样品质量同样应控制在2g至3g之间,且样品粒度不超过1mm。此外,还需确保样品表面清洁无油污,以减少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以上条文对于确保大型铸锻件用钢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应严格遵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