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各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的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valuation in County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I 536-2024《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技术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增加了对生态流量保障率这一关键指标的要求。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国家对于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之间平衡的重视程度提升。
生态流量保障率是指在特定时期内,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系统基本需求的水量占总需水量的比例。它不仅关系到维持河流健康状态,还影响着地下水补给、水质净化等功能的实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科学地确定并监测该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确定生态流量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河流类型、地理位置、历史水文数据等。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最小生态需水量法、频率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来计算合理的生态流量值。同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阈值,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过度取水导致生态损害。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分析、物联网设备采集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河道内的水量变化情况,并定期评估生态流量保障效果。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总之,《县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技术规范》通过引入生态流量保障率这一新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水资源管理框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