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桥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材料、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桥梁工程中桥面防水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ridge Deck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80-2024《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桥面防水工程的技术标准。该规程对桥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设计阶段
第5.1.1条:桥面防水设计应综合考虑桥梁结构类型、使用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并应与主体结构设计同步进行。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在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确保防水措施能够适应桥梁的实际运行条件。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温度变化以及车辆荷载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技术方案。
施工阶段
第6.2.3条:基层处理应达到清洁、干燥、无油污、无灰尘的要求,表面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解读:良好的基层处理是保证防水效果的基础。如果基层存在油污或灰尘,会影响防水层与基面之间的粘结力,导致防水失败。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彻底清理基层,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
第6.3.4条:防水层铺设时应连续作业,避免中断,接缝处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解读:连续作业可以减少因天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施工中断次数,降低风险。同时,正确的接缝处理对于防止水分渗透至关重要。规定搭接宽度至少为100mm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重叠面积来增强防水性能。
验收阶段
第7.1.2条:防水工程完工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检测、抗渗性能试验等。
解读:全面检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外观检查可以直观地发现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厚度检测则能验证实际施工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而抗渗性能试验则是检验防水层能否有效阻止水分渗透的关键测试。
维护阶段
第8.1.1条:桥面防水系统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解读:即使防水工程初期做得再好,随着时间推移也可能出现老化或损坏的情况。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维护制度非常必要。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尽早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
以上是对DB11/T 380-2024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这些内容反映了规程对于保障桥面防水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