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韧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实施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韧性的评价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Urban Resilience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280-2024城市韧性评价导则》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城市韧性评价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标准明确提出了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基础设施和管理五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框架。其中,社会维度强调居民参与度与社区凝聚力;经济维度关注产业多元化及抗风险能力;生态维度侧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恢复能力;基础设施维度注重交通、能源等设施的可靠性和应急响应能力;管理维度则聚焦于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和协调机制。
其次,在数据收集与处理章节中,标准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并且特别指出对于历史灾害事件的数据应优先考虑。同时,还规定了数据清洗流程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分析效率。
再者,有关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导则》推荐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主要工具之一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也允许结合其他适合的技术手段如模糊集理论或神经网络模型等辅助决策过程。
此外,在结果解释与应用环节内,强调了将最终得分转化为实际意义的能力,比如通过设立不同等级来反映城市的整体韧性水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发展策略。
最后,《导则》还特别提到持续监测的重要性,要求定期更新相关资料并调整优化整个评价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
以上是对《DB11/T 2280-2024城市韧性评价导则》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度解析,希望对理解和实施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