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技术要求、工作程序、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耕地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Soil Pollution St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1-2024是北京市为规范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调查范围与内容
标准明确指出,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应覆盖所有耕地地块,并且要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数据整理和报告编制等全过程。这表明调查工作必须全面细致,不能遗漏任何可能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
二、样品采集要求
在样品采集部分,标准强调了采样点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既要考虑地形地貌特征,也要兼顾土地利用方式。同时规定每个采样单元至少设置3个以上采样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对于不同深度的土壤层也提出了具体的取样要求,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土壤污染状况。
三、监测因子确定
根据污染物类型的不同,标准列出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多种监测因子。特别提到当存在特殊污染源时,还需增加针对性的监测项目。这一规定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土壤中的潜在危害因素,为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数据分析与评价
在数据分析环节,标准要求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原始数据,并结合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需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判定是否超标。如果发现超标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确定具体的风险等级。
五、资料归档与成果提交
最后,标准还对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档资料提出了归档管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现场记录表、实验室检测报告以及最终的调查报告等。这些资料不仅是本次调查工作的见证,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综上所述,《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1-2024从多个层面规范了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具体操作流程,对于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