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多表合一的综合能源远传抄表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
Title:Integrated Energy Multi-Meter Integration Remote Meter Read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243.1-2024《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内容。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技术要求
4.1 系统架构
该标准明确指出系统应由数据采集层、网络通信层、数据中心层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各类能源计量设备的数据;网络通信层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数据中心层则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与展示。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4.2 数据采集功能
要求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地采集水、电、气等多种能源类型的实时数据,并具备断点续传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数据丢失问题。此外还强调了对于异常数据的自动检测与报警功能,这对于保障数据完整性和及时发现问题至关重要。
性能指标
5.1 响应时间
标准规定从发出查询指令到接收到反馈结果的时间不得超过2秒。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在高并发访问场景下尤为重要。
5.2 准确度
对于不同类型的测量值(如电压、电流等),其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被严格限定。例如电压测量值的误差不应超过±0.5%,而温度测量值的误差则控制在±1℃以内。这些精确度要求保证了系统输出结果的高度可靠性。
试验方法
6.1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初始化、数据采集、存储与检索等功能是否正常运作。通过模拟各种实际应用场景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6.2 性能测试
针对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等关键性能参数进行压力测试,检查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同时也要评估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恢复速度,在出现故障时能否迅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所有出厂产品都必须经过全面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任何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均不得出厂销售。
7.2 型式检验
当新产品开发完成或者老产品改造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型式检验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最新版本的标准要求。型式检验通常包括所有的功能性测试和技术指标验证。
综上所述,《综合能源多表合一远传抄表监测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权威且实用的技术指南,有助于推动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