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少免耕播种保土减蚀技术的基本原则、适用条件、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中采用少免耕播种技术的农田管理及土壤侵蚀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il Conservation and Erosion Reduction in Black Soil Areas Using Reduced or No-tillage S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598—2024黑土地少免耕播种保土减蚀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保护和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黑土地的保护性耕作。其中明确规定了少免耕播种的概念:即在作物收获后不翻动土壤或仅轻微扰动表层土壤的前提下,直接进行播种作业的一种耕作方式。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二、作业条件
根据规定,开展少免耕播种作业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 作业地块需具备良好的地势条件,坡度不宜超过10°;
2. 土壤含水量应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
3. 气温稳定在5℃以上,确保种子萌发所需的热量条件;
4.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理残茬,保证播种质量。
三、机械选择与调整
对于实施少免耕播种的机械要求如下:
1. 播种机必须配备切茬装置,以确保能够顺利通过前茬残留物;
2. 要求行距均匀一致,误差控制在±2cm之内;
3. 深度调节机构灵敏可靠,播种深度偏差不超过±1cm;
4. 种肥同播时,肥料箱容量不得低于200kg,并且要有防堵措施。
四、播种技术要点
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
1. 播种量要精确计算,依据品种特性确定最佳密度;
2. 播种速度适中,避免因过快导致漏播现象发生;
3. 注意覆土厚度的一致性,一般为2-3cm;
4. 若采用条带状种植模式,则相邻条带间距离应保持在30-50cm之间。
五、后期管理建议
为了进一步巩固少免耕播种的效果,在后续管理阶段还需做到:
1. 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灌溉措施;
2. 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施用生物农药;
3.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轮作制度,防止连作障碍;
4. 加强田间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状况。
总之,《DB15/T 3598—2024》为规范黑土地少免耕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当地农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