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雷达法检测冰上活动区域冰层厚度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数据处理及结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地质雷达法对冰上活动区域冰层厚度进行检测和安全性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ce Thickness Detection in Ice Activity Areas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1/T 161-2024地质雷达法冰上活动区域冰层厚度检测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确保冰上活动的安全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第5.1条 冰层厚度检测仪器设备要求
本条规定了用于检测冰层厚度的地质雷达设备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指标。其中包括天线频率范围应在900MHz至2GHz之间,最大探测深度不小于2米,以及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厘米等。这些参数的选择是基于冰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两米左右的实际需求设定的。高频率的天线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从而更精确地测量薄冰层的厚度;而足够的最大探测深度则可以覆盖较厚的冰层情况。同时,空间分辨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低分辨率可能导致漏检或误判。
第6.2条 检测点布设原则
该条明确了检测点布置的具体方法和原则。要求检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待测区域内,并且相邻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5米。此外,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如裂缝、凹陷处),应当增加检测点密度以确保全面覆盖。这一规定旨在通过合理布设检测点来提高整体检测效率,减少遗漏风险。特别是在复杂地形中,增加局部区域的检测密度有助于发现潜在隐患。
第7.3条 数据处理与分析步骤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处理部分,规程指出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偏移等操作。接着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生成清晰的反射波形图谱。然后根据波形特征识别界面位置,计算出实际冰层厚度值。最后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修正。整个流程强调了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保证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以上三个方面涵盖了从设备选型到具体实施再到最终成果确认的主要环节,构成了完整的检测体系框架。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保障公共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