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支气管镜室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及其防护要求和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及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
Title:Bronchoscopy Room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969-2024 支气管镜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支气管镜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提供了全面指导,以下从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标准明确指出,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存在感染性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具体包括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双层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外科口罩等。这些防护措施旨在防止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此外,操作结束后需严格按照流程脱卸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污染。
标准强调了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规定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清洗剂和消毒剂,采用机械清洗与高水平消毒相结合的方式。每例操作后均需对支气管镜及附件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达标。这一步骤对于预防医源性感染至关重要。
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标准要求将使用过的防护用品、支气管镜附件以及患者标本按类别分别收集处理。一次性物品应放入防渗漏专用包装袋中密封处置,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则需经过规范的回收、清洗、灭菌流程后方可再次使用。这种分类管理方式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并保障安全。
标准还特别提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支气管镜室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程序、报告流程以及后续追踪观察制度。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现场人员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后续处理。
总之,《DB13/T 5969-2024》通过细化各项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在保障医务人员健康的同时也提高了诊疗工作的安全性与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