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滑雪场所融雪气象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评估方法及应对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滑雪场所的融雪气象风险评估与管理。
Title:Risk Grades of Snow Melting for Ski Resorts - Hebei Standard DB13T 5967-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P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967—2024《滑雪场所 融雪气象风险等级》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滑雪场融雪气象风险管理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技术层面规范了滑雪场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融雪风险评估与管理,旨在保障滑雪场运营安全及游客人身安全。以下将选取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融雪气象风险”这一核心概念,即由于气温升高、降水形态转变等气象因素导致积雪融化而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标准规定了“融雪气象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等多维度指标。例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零度且伴随降水时,需特别关注融雪风险。这种定义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风险等级划分
标准将融雪气象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低风险)、二级(中低风险)、三级(中高风险)和四级(高风险)。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气象阈值要求。比如,一级风险对应日最高气温在零度以上但不超过五度,同时降水量较小;四级风险则指日最高气温高于十度并伴有大量降水。这样的分级有助于滑雪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监测与预警
标准强调了实时监测的重要性,要求滑雪场配备必要的气象观测设备,如温度传感器、雨量计等,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还提出了建立预警机制的具体步骤,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发布渠道的选择。一旦检测到符合特定风险等级的气象条件,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通过广播、显示屏等方式向游客发出警示。
应急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应急响应建议。对于一级风险,主要是加强巡逻检查,确保雪道畅通无阻;到了四级风险,则需要关闭部分危险区域,必要时暂停营业直至天气好转。同时,还强调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以及制定详细的疏散路线图,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人员撤离。
定期维护与评估
除了日常监控外,标准还要求滑雪场定期开展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特别是那些直接关系到融雪管理的关键装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结合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变化,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此外,鼓励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更精确地模拟和分析复杂的自然环境状况。
综上所述,《滑雪场所 融雪气象风险等级》不仅为滑雪场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框架,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监管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降低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意外事故概率,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