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应用要求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art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287-2024《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是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智慧工地建设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智慧工地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运维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智慧工地”的概念,即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施工现场信息的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安全、节约资源。这一定义为智慧工地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二、基本规定
1. 智慧工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2. 施工单位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在项目启动阶段就要考虑后期运维的需求,预留必要的接口和空间。
三、系统架构
智慧工地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子系统:人员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管理等。每个子系统都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及展示的功能,并能与其他子系统协同工作。
四、数据采集与传输
1. 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
2. 数据传输网络应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广且稳定。
3. 对于敏感信息如个人隐私数据,必须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泄露。
五、应用功能
1. 人员管理系统应当能够记录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考勤情况以及培训经历等内容。
2. 机械设备管理系统需要能够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发出警报。
3. 环境监测系统则负责检测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因素,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用于调整施工方案。
六、验收与维护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业机构对整个智慧工地系统进行全面测试验收,确认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还应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保养各个组成部分,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DB37/T 5287-2024《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