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与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air-fa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099-2024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该标准从清水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模板工程、浇筑、养护以及质量验收等方面对施工过程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观感效果。
在原材料方面,标准强调了水泥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特点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对于骨料的要求,标准指出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31.5毫米,含泥量不得大于1.0%,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0%。细骨料则要求使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应在2.6至3.0之间,含泥量不得超过3.0%。
关于配合比设计,标准规定了水胶比不应大于0.40,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60千克每立方米,同时需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掺量的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此外,还应控制拌合物的坍落度,一般情况下宜为120毫米至180毫米。
模板工程部分,标准要求模板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荷载。模板接缝处要严密不漏浆,表面应平整光洁,且在拆模后不应留下明显的痕迹。对于模板的安装,必须确保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支撑牢固可靠。
在浇筑环节,标准建议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00毫米左右,振捣时要避免过振或漏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饱满。当气温较高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因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产生;低温环境下,则需做好保温工作以保证混凝土正常硬化。
养护阶段,标准指出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开始养护,保持湿润状态至少7天以上。若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养护,需确保薄膜紧密贴合于混凝土表面,不留空隙。另外,在冬季施工期间,还需采取防冻保护措施。
最后,在质量验收部分,标准明确了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评价标准,包括色泽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气泡分布合理等指标。同时对尺寸偏差、平整度、垂直度等几何参数也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以确保最终成品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DB37/T 5099-2024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为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工程施工水平,保障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