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蔗田生态灌溉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灌溉制度、水源选择与保护、灌溉设施建设和维护、灌溉水质要求及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甘蔗种植区的生态灌溉管理与实施。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Irrigation in Sugarcan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01T 0026-2024《蔗田生态灌溉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蔗田的生态灌溉工作。这项标准结合了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甘蔗种植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读:
1. 灌溉水源选择:标准要求优先使用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并强调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这表明在选择灌溉用水时需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保障甘蔗健康生长所需养分。
2. 灌水定额与频率: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合理的灌水量和灌溉次数。例如,在苗期建议每次灌溉量为30-50立方米/公顷,而成熟期则可适当减少至20-40立方米/公顷。这样做既能满足作物需求又能节约水资源。
3.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提倡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型灌溉方式,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并降低蒸发损失。此外还鼓励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来补充灌溉用水。
4. 土壤湿度监测:定期检测土壤含水量是实施精准灌溉的基础。标准指出应在不同深度埋设传感器,如0-30厘米层和30-60厘米层,以便全面了解土壤湿度状况。
5. 生态环境保护:除了关注甘蔗产量外,还需考虑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地下水硝酸盐浓度超标;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尽量避开雨季以防止径流带走养分等。
6. 设施维护管理:对于长期使用的灌溉设施,如管道、阀门等,需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要做好防渗漏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7. 培训与宣传: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先进理念和技术,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户普及相关知识,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总之,《蔗田生态灌溉技术规范》不仅有助于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