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卵石机制砂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卵石机制砂混凝土铺设的各类道路和场地路面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bble Mechanically-made Sand Concrete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6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卵石机制砂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规范》(DB4501/T 0030-2024)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发布的关于卵石机制砂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标准。该规范对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卵石机制砂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以下是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原材料选择
1. 卵石机制砂质量要求:规范明确指出,卵石机制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其中含泥量不得超过3%,泥块含量不得高于0.5%。此外,机制砂的颗粒级配需满足特定范围,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强度发展。
2. 水泥及外加剂:推荐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强调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应少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超过600分钟。对于外加剂的选择,则要求其减水率不低于20%,且与机制砂的相容性良好。
配合比设计
3. 水胶比控制:根据路面结构类型的不同,规范规定了相应的最大水胶比限制。例如,快速路及主干路的最大水胶比为0.45,而次干路及支路则可放宽至0.50。这一规定有助于平衡强度与抗裂性能之间的关系。
4. 砂率优化:合理的砂率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并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对于卵石机制砂混凝土而言,建议砂率控制在38%-45%之间,具体数值还需结合实际施工条件调整。
施工工艺
5. 摊铺与振捣:规范特别强调了摊铺厚度的均匀性以及振捣密实的重要性。要求采用振动梁或其他有效设备进行多次振捣直至表面不再冒气泡为止,同时避免过度振捣导致骨料下沉。
6. 养生措施:为保证早期强度的增长和后期体积稳定性,规定应在浇筑完成后立即覆盖保湿材料,并保持湿润状态至少7天。若气温较高时,还应采取喷雾降温等辅助措施。
质量检验
7. 抗压强度测试:每批次混凝土均需制作试件组,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测定其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值。当实测结果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95%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8. 外观检查:竣工验收阶段应对已完成的道路进行全面目测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裂缝宽度、平整度偏差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一旦发现缺陷,应及时修复处理。
综上所述,《卵石机制砂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规范》(DB4501/T 0030-2024)从多个维度对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对于推动绿色建材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