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细叶韭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技术、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细叶韭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lium Tuberosum Var. Violace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细叶韭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550-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细叶韭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产地环境选择
规程指出,细叶韭的栽培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一要求确保了细叶韭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同时避免了因土壤酸碱度不当导致的生长障碍。
二、品种选择与种苗处理
规程建议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并强调种苗需经过严格筛选,去除病弱苗和损伤苗。在播种前,种苗应浸泡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15分钟,以预防病害发生。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和抗逆性。
三、田间管理
规程对田间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定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00株左右,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二是追肥时氮磷钾比例为2:1:1,每次施肥后应及时浇水;三是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这些措施有助于优化细叶韭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规程提倡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例如,在病害初期使用波尔多液喷雾,虫害高发期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等。同时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采收与贮藏
规程指出细叶韭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叶片长至30厘米以上且未抽薹时。采收后应立即分级包装,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至4℃,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这样可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并保持新鲜度。
以上内容基于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实现细叶韭优质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