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杨天牛检疫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结果判定及处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青杨天牛的检疫工作及相关活动。
Title:Quarantin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plar Buprestid Bee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540-2024 青杨天牛检疫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青杨天牛的检疫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所有涉及青杨天牛的检疫活动。这包括对木材、苗木以及可能携带青杨天牛的其他植物产品的检疫。
2. 术语和定义:
- 青杨天牛:指危害杨树属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 检疫处理:为防止或减少有害生物传播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3. 检疫对象:明确规定了需要重点监控的青杨天牛种类及其寄主植物。例如,某些特定种类的青杨天牛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入侵物种。
4. 采样与检测方法:
- 采样点选择:应覆盖不同地理区域,并考虑历史发生情况。
- 样品采集量:根据不同类型的被检材料确定合理的样本数量。
- 实验室检测:采用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手段确认是否存在青杨天牛及其幼虫。
5. 检疫处理措施:
- 对于发现携带青杨天牛的木材或苗木,建议采用熏蒸法、热处理等方式进行有效杀灭。
- 明确了处理后需再次检验合格才能放行的具体流程。
6. 记录与报告:要求建立完整的检疫档案,包括但不限于采样时间地点、检测结果、处理过程等信息,并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交工作报告。
7. 培训与宣传:强调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全社会对该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15/T 3540-2024》从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如何有效地开展青杨天牛的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