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杨透翅蛾检疫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处理措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白杨透翅蛾的检疫与防控工作。
Title:Quarant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杨透翅蛾是一种危害杨树等林木的害虫,其防治对于保护森林资源至关重要。DB15/T 3539-2024《白杨透翅蛾检疫技术规程》为白杨透翅蛾的检疫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明确界定了“白杨透翅蛾”、“寄主植物”等专业术语。例如,“白杨透翅蛾”被定义为一种主要侵害杨树类植物的昆虫,其幼虫钻蛀木质部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这一定义明确了该病虫害的主要对象和危害方式,为后续检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检疫对象与范围
根据规程,白杨透翅蛾的检疫对象包括所有可能携带该害虫的木材及其制品。检疫范围不仅限于原产地,还包括运输途经地以及目的地。这意味着无论木材来自哪里,在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前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检疫检查,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扩散。
检疫程序
规程详细规定了从现场调查到实验室检测再到最终处理的完整检疫流程。首先要求对疑似感染区域进行全面调查,记录下受害植株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受害程度;接着将采集到的样本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检测;最后依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熏蒸、热处理等。
防治建议
规程还提出了多项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比如加强苗木调运管理,确保所有调入苗木均经过严格检疫;定期监测林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清除零星发生点;推广抗性品种种植,提高森林整体抵御能力等。
以上是对DB15/T 3539-2024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