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产养殖场投入品管理的基本要求、采购与验收、储存与保管、使用与记录以及追溯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水产养殖场对投入品的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quaculture Farm Inpu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813—2024《水产养殖场投入品管理规范》是一项针对江苏省内水产养殖行业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产养殖场投入品的使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生态友好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投入品定义与范围
标准中明确指出,“投入品”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物制品、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等物质。这一定义涵盖了整个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了所有可能影响水产品质量的因素都被纳入管理范围。通过这样的界定,可以有效避免因定义不清而导致的管理漏洞或争议。
投入品采购与验收
标准要求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投入品采购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资质审核、产品合格证检查以及必要的抽样检测。具体而言,对于首次合作的供应商,需提供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对其提供的样品进行质量评估。此外,在接收每批货物时,必须核对标签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如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并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入库登记。这些措施有助于保证进入养殖场的所有投入品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从而为后续的安全使用奠定基础。
使用记录与档案管理
为了便于追溯和责任追究,标准强调了使用记录的重要性。每个批次的投入品在投入使用前都应当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至少包含使用时间、地点、对象、数量及方法等信息。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将上述资料长期保存,以便于日后查阅。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操作行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禁止使用的物质清单
根据标准的规定,以下几类物质被列为禁止使用的范畴:未经批准的新化学合成物;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化学品;以及其他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的非食品级材料。此部分特别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违禁品,比如孔雀石绿、氯霉素等抗生素类药品,提醒从业者切勿铤而走险,以免触犯法律红线。另外,还鼓励采用绿色环保型替代方案来满足实际需求。
安全间隔期与休药期管理
安全间隔期是指某种投入品最后一次施用至收获之间的时间长度,目的在于让残留物充分降解,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类型投入品均需遵守相应的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值。而对于休药期,则是指停用特定药物后直至允许捕捞上市之间的这段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不得采收任何相关产品。通过严格执行这两项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残留量,保护消费者权益。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场投入品管理规范》DB32/T 4813—2024是一部非常全面且实用的技术性文件,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规范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该标准的各项条款,共同营造一个更加透明、诚信、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