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中有效态硼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提取及比色法测定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农田土壤及其他类似环境中有效硼含量的测定。
Title:Soil Testing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Element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Available Boron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631.4-2023 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主要规定了土壤中有效态元素测定的方法。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的第4部分,即有效硼含量的测定,选择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性
标准的第一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地区农田土壤、园地土壤以及设施农业土壤中有效硼含量的测定。这一范围的设定基于新疆地区的土壤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确保了检测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原理
有效硼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原子吸收光谱法。样品经过酸消解后,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硼元素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硼的含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对土壤检测的精确要求。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中对样品的采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采样点的选择、样品的采集量以及运输和保存条件。样品采集时应避开污染源,并在采样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样品处理过程中,需按照规定的比例加入适量的硝酸和高氯酸进行消解,以确保样品中的硼元素充分释放。
测定步骤
1. 样品消解:取适量风干并过筛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和高氯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直至溶液澄清。
2. 仪器准备:开启原子吸收光谱仪,调整波长至硼元素的特征波长,并校准仪器。
3. 标准曲线绘制:使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用于后续样品的定量分析。
4. 样品测定:将消解后的样品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记录吸光度值。
5.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硼的含量,最终结果以mg/kg表示。
结果表达与报告
测定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报告时需注明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型号。此外,还需对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以便使用者了解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65/T 4631.4-2023标准为新疆地区的土壤检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特别是在有效硼含量的测定方面,强调了从样品采集到结果报告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