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联合免疫的技术要求、免疫程序、操作方法及免疫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联合免疫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bined Vaccinatio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and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in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711-2023 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联合免疫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新疆地区羊只的疫苗联合免疫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所有从事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联合免疫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对象性,确保了在特定区域内统一执行。
免疫程序
标准规定了详细的免疫程序,包括初次免疫、加强免疫的时间节点以及免疫剂量等。例如,对于初次免疫,要求在羔羊出生后30天左右进行首次接种,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完成第二次接种。每次接种的剂量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以保证免疫效果。
疫苗管理
在疫苗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疫苗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疫苗应储存在2℃至8℃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同时,要求在使用前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外观质量,确保疫苗处于最佳状态。
免疫操作
关于免疫操作,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注射部位的选择、针头大小的选择等。推荐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颈部或股部肌肉。针头的选择则根据羊只体型大小决定,一般选用12号或16号针头。
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免疫效果,标准还规定了免疫后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建议在免疫后的一个月内进行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来评估免疫效果。如果发现抗体水平低于预期,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安全防护
最后,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同时,接种现场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以上是对《DB65/T 4711-2023 羊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疫苗联合免疫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款的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