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耳类菌棒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场地要求、原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木耳类菌棒的规模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ar Fungi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884-2024 木耳类菌棒生产技术规程》是甘肃省发布的关于木耳类菌棒生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木耳菌棒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1. 菌种选择:标准要求选用经过国家或地方农业部门认定的优良品种,确保菌种纯度和活力。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优质菌种能提高出耳率和产量。
2. 原料配比:规定了木屑、麸皮等主要原料的比例,强调要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材料。合理的原料配比可以保证菌棒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3. 装袋灭菌:要求装袋时松紧适中,灭菌时间不少于8小时。这样做是为了彻底杀死杂菌,为后续接种创造无菌环境。
4. 接种操作:接种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量要充足且均匀。严格的无菌操作能够有效防止污染,提高成活率。
5. 发菌管理: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湿度保持在70%-80%。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菌丝快速生长。
6. 出耳管理:当菌棒表面出现原基时开始出耳,初期每天喷水2-3次,随着耳片长大逐渐减少次数。科学的出耳管理有助于获得高品质的木耳产品。
7. 病虫害防治: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尽量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这样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障食品安全。
8. 收获与储存:当木耳耳片充分展开但未完全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并存放在通风干燥处。正确的收获时机和储存方式可保持木耳良好的品质。
以上内容是对《DB62/T 4884-2024 木耳类菌棒生产技术规程》中关键环节的重要解读,希望对从事木耳种植的企业和个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