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农村户厕建设的基本要求、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农村户厕建设。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usehold Toile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6T 260-2024《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规范》是河北省针对农村户厕建设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村户厕的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条文解读:厕所应远离饮用水源、厨房和居住区至少30米以上。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护居民健康。饮用水源、厨房和居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地方,如果厕所位置不当,容易导致病原体传播,影响居民健康。
设施设计
条文解读:化粪池容量应根据家庭人口数量确定,每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按1.5升计算,总容积不得小于2立方米。
化粪池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按照每人每天产生1.5升排泄物的标准来计算总容积,可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初步处理,减少清掏频率,同时也避免因容量不足而导致的溢出问题。
施工要求
条文解读:化粪池施工时必须采用防渗漏措施,确保池底、池壁厚度不低于20厘米,并使用不低于C2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防渗漏措施是保证化粪池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使用不低于C2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能够增强结构稳定性,防止因土壤沉降或外部压力导致的裂缝,从而避免污水泄漏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卫生管理
条文解读:定期清理化粪池,清掏周期一般为一年一次,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定期清理化粪池不仅可以保持其正常运作,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一年一次的清掏周期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既能保证卫生状况良好,又不会因为过于频繁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环境保护
条文解读:厕所周边应种植绿化带,宽度不少于1米,以吸收和分解臭气。
通过种植绿化带来吸收和分解臭气,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这种做法既符合环保理念,又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条文的具体实施对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个人都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