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桂花红茶窨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桂花红茶的生产与加工。
Title:Osmanthus Congou Black Tea Sce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149-2024《桂花红茶窨制技术规程》是浙江省金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桂花红茶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旨在规范桂花红茶的窨制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和特色风味。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在第5章“原料要求”中明确指出,桂花红茶的制作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优质红茶为基茶,同时搭配新鲜采摘的金桂或银桂花朵。具体要求包括:
- 基茶质量:基茶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等传统红茶加工步骤,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香气基础和适度的发酵程度。
- 桂花质量:桂花应选择盛开期的花朵,要求色泽鲜艳、香气浓郁且无杂质。采摘后应在阴凉通风处摊放不超过6小时,避免阳光直射导致香气流失。
二、窨制工艺流程
标准在第6章“窨制工艺”中详细描述了桂花红茶的窨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拌和:将处理好的桂花均匀地撒布在基茶表面,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1:5至1:10)混合。此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湿度,一般保持在60%-70%之间。
2. 静置:拌和后的茶叶需静置6-12小时,让桂花释放出香气并与基茶充分融合。静置环境温度宜控制在20℃左右,避免过高影响花香品质。
3. 通花散热:静置结束后,需进行通花操作以散发多余热量并促进气体交换。通花时可适当翻动茶叶,确保均匀受热。
4. 起花:当桂花香气充分融入基茶后,需及时分离残余花瓣,以免影响后续口感。
5. 复火提香:最后一步是通过低温烘干(温度控制在80℃左右),进一步巩固茶香并固定茶叶形状。
三、质量检测与分级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成品的质量检测和分级管理。根据感官指标(如色泽、香气、滋味)以及理化指标(水分含量、碎末率等),桂花红茶被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其中特级产品要求外形紧结匀整,汤色红亮清澈,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
此外,标准还建议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从源头到成品全程记录生产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来源及质量保证。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桂花红茶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标准特别提出了环保要求。例如,在原料采集阶段应采取合理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总之,《桂花红茶窨制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技术指导,也为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严格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桂花红茶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