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无人机进行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无人机在上海地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作业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praying in Forestry Pes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497-2024《无人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是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无人机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无人机”是指用于执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林业有害生物”特指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等生物因子。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确保各方在同一语境下理解术语。
技术要求
# 设备选择
第5.1条规定了无人机的选择标准:应具备高精度定位系统、稳定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大载重能力。这确保了无人机能够精准地覆盖目标区域,并携带足够的药剂完成作业。例如,高精度定位有助于避免药剂误喷到非目标区域,减少环境污染。
# 药剂使用
第6.2条强调了药剂的选择与配比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需要根据实际虫害情况调整浓度。此外,还要求使用低毒高效的环保型药剂,以保护生态环境。这意味着在选择药剂时不仅要考虑其效果,还要兼顾生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安全措施
第7.3条指出,在实施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撤离路线、医疗救助方案等。同时,所有参与人员都需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这一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操作流程
# 前期准备
第8.1节详细描述了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地形勘察、气象条件评估等。其中特别提到要避开人流密集区及水源保护区,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通过充分准备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 实施过程
第8.4节规定了具体的喷洒方法和技术参数设置,比如飞行高度一般控制在10-20米之间,速度不超过5米/秒。这样的参数设置既能保证药液均匀分布又能避免浪费资源。另外,还要求每隔一定时间检查设备状态,及时排除故障。
# 后期管理
第9.1节提出了作业完成后的一系列后续管理工作,包括清理现场残留物、记录工作日志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资料。
结论
综上所述,《无人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无人机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具体做法,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只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才能实现高效精准的防治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