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菜秸秆黄贮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贮存管理及质量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油菜秸秆的黄贮加工与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ellow Silage of Rapeseed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530—2024《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油菜秸秆黄贮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秸秆黄贮的基本要求、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评定等内容,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油菜秸秆的黄贮处理。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1. 黄贮:将油菜秸秆在含水量适中的条件下密封发酵,使其保持黄色或黄绿色的过程。
2. 青贮:将新鲜油菜秸秆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密封发酵,使其保持青绿色的过程。
这两个术语的区别在于颜色的变化,黄贮的颜色偏黄,而青贮则保持绿色。
三、基本要求
1. 原料选择应符合无霉变、无污染的原则。
2. 加工场地应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
这些要求确保了原料的质量和加工环境的卫生,防止因原料或环境问题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四、原料要求
1. 油菜秸秆应新鲜,无霉变,无异味。
2. 含水量应在60%-70%之间。
含水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发酵的效果,过高会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过低则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长。
五、加工工艺
1. 切短:将油菜秸秆切短至2-5厘米长。
2. 添加剂使用:可选用乳酸菌制剂等添加剂,用量按产品说明书执行。
3. 装填与压实:装填时要均匀压实,尽量排除空气。
4. 密封:使用塑料薄膜或其他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5. 发酵:在20-30℃条件下发酵30-60天。
切短便于装填和压实,添加剂有助于提高发酵效果,装填与压实及密封是保证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温度和时间则是影响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
六、质量评定
1. 感官指标:色泽呈黄色或黄绿色,气味清香,质地柔软。
2. 化学指标:粗蛋白含量≥8%,粗纤维含量≤35%,pH值≤4.5。
3. 微生物指标:大肠杆菌数≤10³个/g,沙门氏菌数不得检出。
感官指标反映了产品的外观和气味,化学指标体现了营养价值,微生物指标则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是对DB15/T 3530—2024《油菜秸秆黄贮技术规程》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