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套地区麦后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河套地区小麦收获后进行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栽培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xed Cultivation of Fodder Oat and Arrow Pea after Wheat in Hetao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527—2024河套地区麦后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栽培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河套地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麦后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栽培技术,提高饲料产量和质量。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河套地区麦后复种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栽培。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种类,确保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播种时间
标准指出播种时间应选在小麦收获后的7-10天内完成。这是因为此时土壤湿度适宜,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率,同时避免错过最佳生长期,从而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精选、晒种和包衣三个步骤。精选要求种子纯度达到90%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大于85%。晒种可以促进种子后熟,增强活力。包衣则使用专用药剂,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病害,提高幼苗抗逆性。
4. 混合比例
推荐的混合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6:4。这种比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使两者互惠互利,共同生长,最终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5. 施肥管理
施肥原则为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磷钾肥;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适时适量补充氮肥。这样做既保证了养分供应,又防止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式。农业措施包括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化学防控需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用药,并注意安全间隔期。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7. 收获时期
收获时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植株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营养价值最高,同时也是防止霜冻影响的最佳时机。适时收获不仅提高了牧草的利用价值,还减少了因延迟收获带来的损失。
以上是对《DB15/T 3527—2024河套地区麦后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更好地发挥麦后复种的优势,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