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冷链物流仓储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要求、数据管理、信息安全与追溯。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从事冷链物流仓储服务的企业及相关机构。
Title:Cold Chain Logistics Wareho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冷链物流仓储信息化管理规范》(DB15/T 3500—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冷链物流仓储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冷链物流、仓储信息化等核心概念。例如,冷链物流是指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种供应链系统。仓储信息化则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二、基本要求
1. 系统架构:规定了仓储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层、网络通信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各层级需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2. 数据安全:强调对敏感信息如客户资料、库存详情等采取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措施,防止泄露或篡改。
3. 标准化接口:要求系统间应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与协议,确保不同平台间的信息互通。
三、功能模块
1. 入库管理:详细描述了货物入库时需要记录的信息,如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并且要能够自动计算最佳存放位置,避免交叉污染。
2. 出库管理:根据订单需求智能匹配商品,同时监控温度变化情况,在异常情况下及时报警。
3. 库存盘点:定期执行全库扫描,生成详细的盘点报告,对于长期积压或者即将过期的商品提出处理建议。
4. 温湿度监测:实时采集仓库内各个区域的温湿度数据,一旦超出设定范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技术指标
1. 响应时间:从接收指令到完成操作不得超过规定时限。
2. 容错能力:即使在网络中断或其他故障状态下仍能维持基本运行。
3. 可靠性:连续工作72小时无重大错误发生。
五、实施指南
提出了具体的步骤来帮助企业和机构顺利推行本规范。首先应对现有设施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最后分阶段落实各项改进措施。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标准的部分重要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整。希望这些解析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