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调查、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竹林金针虫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Click Beetle in Bamboo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1140—2024《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竹林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一、术语和定义
规程明确了“金针虫”、“绿色防控”等关键术语的概念。其中,“金针虫”是指鞘翅目叩甲科幼虫,主要危害竹笋和竹鞭;“绿色防控”则指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方法为主的综合措施,旨在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各方在实施过程中有共同的理解。
二、防控原则
规程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而言,在竹林管理中应注重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竹林自身抗性。同时,要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虫害问题。此外,还提倡采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环保型手段进行控制,避免过度依赖化学药剂。
三、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性强的竹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等内容。例如,规程建议种植毛竹时保持株距5米左右,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操作管理。
2. 生物防治:推荐释放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以及喷洒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等微生物制剂。这类方法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安全环保。
3. 物理防治:如设置诱虫灯、铺设防虫网等设施来阻断害虫传播途径。特别是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可适当增加人工捕捉频率。
4. 化学防治:仅作为应急处理手段,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及其浓度范围。例如,规程指出若需使用辛硫磷乳油,则其最大允许残留量不得超过0.02mg/kg。
四、效果评价
规程要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记录不同区域内的虫口密度变化情况,并据此评估各项措施的实际成效。同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库,长期跟踪研究金针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优化方向。
五、培训与宣传
为了保证规程的有效执行,规程特别提到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支持力度。
总之,《竹林金针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部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重要文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积极践行其中的各项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