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未来乡村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开展未来乡村气象服务的相关单位和机构。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Future Villa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1138—2024 未来乡村气象服务规范》是杭州市针对乡村气象服务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气象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乡村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其中重要条文包括:
在服务内容部分,标准规定了气象灾害预警、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等主要服务内容。要求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确保灾害性天气的及时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如水稻种植期的温度湿度监测、病虫害防治的气象条件分析等。对于生态旅游区域,则需提供气候舒适度指数、花期预测等特色服务。
在服务流程方面,明确了需求调研、信息采集、产品制作、信息发布、效果评估的全流程管理。特别强调了需求调研的重要性,要求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深入了解农民和游客的实际需求。在信息采集上,要综合利用地面观测站、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技术支撑部分,标准提出要建立智能化的气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产品的快速生成。要求平台具备可视化展示功能,能够直观地向用户呈现气象信息。同时,要加强与农业、旅游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在组织保障方面,明确了各级政府、气象部门、涉农机构的责任分工。要求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气象部门要配备专业的服务团队,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此外,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气象服务,如支持专业合作社建设小型气象站,开展特色化服务。
在考核评价部分,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考核灾害预警的时效性、农业服务的针对性、旅游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定期发布服务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这些条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乡村气象服务体系框架,为推动乡村气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