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水务对象的分类原则、编码规则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水务对象的信息化管理及相关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Water Affairs Ob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436—2024《水务对象分类与编码》是由深圳市发布的,旨在规范水务领域各类对象的分类与编码方法。这项标准对于提高水务信息管理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水务对象的分类与编码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供水设施、排水设施、防洪排涝设施等。通过统一的分类与编码体系,可以确保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交流无障碍,为城市水务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2. 分类原则
标准提出了科学性、实用性、扩展性和兼容性的分类原则。这意味着在制定分类方案时需要考虑实际操作需求,并预留未来发展的空间。例如,在供水设施类别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自来水厂,还包含了新兴的雨水收集系统等新型设施类型。
3. 编码结构
水务对象编码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代表不同的属性信息。具体而言,第一层表示大类,如供水、排水等;第二层细化到中类,比如市政给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第三层则进一步细分至小类甚至具体项目。这种多层次的编码方式便于快速定位某一特定水务对象的位置及其功能特性。
4. 关键技术要求
- 唯一性:每一个水务对象都应拥有唯一的编码标识。
- 稳定性:一旦确定了编码就不会轻易改变,以保证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 可扩展性:随着新出现的技术或设施种类增加时,能够方便地加入新的分类节点而不影响现有系统运行。
5.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定期更新维护数据库,确保所有记录准确无误;
- 加强培训教育,让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偏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水务对象分类与编码》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水务管理工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