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白叶枯病防控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白叶枯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Rice Bacterial Blight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在TZNZ 271-2024《水稻白叶枯病防控技术规范》中,有一项重要更新是关于病菌抗药性管理的内容。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更加细化了病菌抗药性监测的具体操作流程。
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应每隔7至10天采集一次田间样本,送至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从发病植株上剪取新鲜叶片,用75%酒精表面消毒后置于无菌水中漂洗三次;然后将叶片切片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在25℃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检测结果需记录病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情况,并据此调整用药方案。
这一改进有助于更早发现病菌抗药性苗头,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盲目用药导致的防治失败。例如,当监测数据显示某一常用药剂的抑菌率下降超过20%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剂,并选择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替代品进行轮换施用。此外,还应结合农业防治手段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依赖度。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新规定,可以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同时,这也体现了新版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价值,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