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防控措施及实施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Title:Rice Pest and Disease Green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5201T 141-2024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绿色防控”是指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手段为主,辅以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技术体系。这一定义强调了优先采用环境友好型措施,同时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提出了严格限制条件。
二、在预防措施中要求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并且提倡选用抗病品种。例如,对于稻瘟病严重的地区,建议种植具有抗病基因的优质高产品种。此外,还特别指出要清除田间杂草,因为杂草不仅是病原菌的中间寄主,也可能成为害虫的栖息场所。
三、关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程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发布预报信息。具体来说,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固定监测点,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当发现病虫害发生初期迹象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避免其扩散蔓延。
四、在实际操作层面,规程给出了具体的防控方法。比如针对稻飞虱,可以利用黄板诱杀成虫;对于稻纵卷叶螟,则推荐释放赤眼蜂来抑制幼虫数量。另外,在必要情况下才可适量施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不得随意增加浓度或频率。
五、最后强调了培训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农业部门需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提高他们对绿色防控理念的认识水平。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新型环保型植保产品,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技术方案。
总之,《DB 5201T 141-202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稻产业健康稳定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