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笼养蛋鸡舍环境控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空气质量控制、光照控制、卫生管理及记录与档案。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笼养蛋鸡舍的环境控制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Caged Layer 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9T 0021-2024《笼养蛋鸡舍环境控制操作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蛋鸡养殖行业制定的技术性文件。该标准从蛋鸡健康生长、生产性能提升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出发,对笼养蛋鸡舍的环境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先,标准明确了温度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规定,蛋鸡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夏季不得超过28℃,冬季不得低于10℃。这一规定旨在防止极端温度对蛋鸡造成应激反应,影响产蛋量和鸡蛋质量。例如,在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湿帘降温系统增加空气湿度,同时配合风机加强通风换气,有效降低舍内温度。而在寒冷季节,则需要做好保温措施,如加厚墙体、铺设地暖等,确保蛋鸡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其次,关于湿度的控制也至关重要。标准指出,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至70%之间。过高的湿度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疾病传播;而过低则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为此,需定期检查并维护除湿设备,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积水现象发生。此外,还需注意饲料与饮水槽的设计合理性,减少水分浪费。
再者,空气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标准强调要保证舍内氧气充足且有害气体浓度低于限值。为此,建议采用自动化的排风装置,定时排出污浊空气,并引入新鲜空气。同时,对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检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周一次,一旦超标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最后,光照条件同样影响着蛋鸡的生理周期及产蛋率。按照标准要求,每天应提供不少于16小时的人工光照时间,并逐渐过渡到自然光模式。这样既能促进蛋鸡的生殖发育,又有利于延长其产蛋高峰期。
综上所述,《笼养蛋鸡舍环境控制操作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参数设定,为实现高效优质的蛋鸡养殖提供了指导依据。各养殖场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流程,从而保障蛋鸡健康稳定地生产优质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