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和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公路工程中涉及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
Title:Code for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Highway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18—2024《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是山东省针对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勘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障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提供了技术依据。
下面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3.1术语和定义】中明确了“地质灾害”的概念,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可能对公路设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或现象。这一定义强调了地质灾害的双重成因,既包括自然过程也涵盖人类活动影响,有助于全面认识地质灾害风险来源。
2. 【5.1.1勘察阶段划分】规定了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勘察内容和深度要求不同,确保从项目前期到实施全过程都有针对性的地质信息支持。
3. 【5.2.3现场调查】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沿线50米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别是要重点关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段,查明其分布特征及危害程度。
4. 【6.3.2物探方法选择】指出当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时,测线布置应垂直于可能存在的滑动方向,并加密布设以提高分辨率。同时建议结合其他物探手段如高密度电法,以相互验证获取更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5. 【7.2.4稳定性评价】强调对于潜在滑坡体,需综合考虑结构面发育情况、地下水活动状况以及外部荷载效应等因素进行稳定性分析。必要时应开展数值模拟计算,评估不同工况下的变形趋势及破坏可能性。
6. 【8.1.3防治措施建议】提出防治方案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先采取削坡减载、抗滑桩加固等主动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注重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以上内容仅是对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阐述,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特点灵活运用相关规定,确保勘察成果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