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栎低质次生林转化经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蒙古栎低质次生林的改造与经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of Quercus Mongolica Low-Quality Secondary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55-2024 蒙古栎低质次生林转化经营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提升蒙古栎低质次生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林分改造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改造后的林分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稳定性;二是增加木材产量及质量;三是改善林地土壤条件,增强水土保持能力。这表明,在进行林分改造时不仅要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还需考虑长期生态效益。
改造方式与方法
根据林分现状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对于郁闭度较低且生长不良的林分,建议采用补植补播的方式补充优势树种;而对于密度过大但仍有发展潜力的林分,则推荐间伐作业来优化林木结构。此外,还鼓励结合抚育采伐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调整。
抚育采伐强度控制
在实施抚育采伐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采伐强度。具体而言,每次采伐后保留下来的林木数量不得少于原有总量的60%,并且要确保保留下来的树木分布均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因过度砍伐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树种选择原则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树种至关重要。优先选用本地原生树种如蒙古栎作为主要营建对象,同时适当搭配一些耐阴性强的小乔木或灌木种类以丰富生物多样性。另外,在引进外来树种时需谨慎评估其潜在风险,并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要求
在整个转化经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环保相关规定。比如,在作业区内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等有害物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废弃物并恢复植被覆盖;定期监测土壤湿度、PH值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以上是对《DB1308T 355-2024 蒙古栎低质次生林转化经营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